写作没头绪、没框架?别信模板和套路,写作就是一次次接近初心

今天这篇话题,缘起一位读者的留言:想要学习写作可是基础不好怎么办?我写了一大段话回复他。然后他又问我,写作没头绪,没框架,有没有模板可以直接套用?我想了好久,没有回复。“模板”,这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词。有没有?肯定是有的;用不用?那是个人选择问题。我从没正经学过什么写作的模板,也不想看到一个对写作抱有热情的人,从你敲下第一个字开始就满是套路。正好借着这个话题,写写我对“写作模板”的一些真实看法。

写作没头绪、没框架?别信模板和套路,写作就是一次次接近初心

写作历程:

回想一下,打从上学开始,学会了拼音识字,我们就开始写作文了,从小学的三五百字,到初高中七八百字,再到大学的一千五百字左右,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从没离开过写作。

小学的作文也就写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理想”、“我的XXX”,为什么都是写“我的”什么呢?因为那是你最熟悉的,熟悉的家人、熟悉的事物,这些会触动你内心,很多词语或句子你根本不用绞尽脑汁去想就能写出来,所以,小学生写日记就是最常用的练习写作的方法。

写作没头绪、没框架?别信模板和套路,写作就是一次次接近初心

上初中了,我们语文老师为了提高我们语文成绩,也让我们写日记,最可气的是这个日记还得上交,老师要写批语。谁会把自己的小秘密写在日记里给老师看呀?所以我初中的日记,都当做正规的作文练习,那时候是话题作文,每一篇日记都是一篇话题作文。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很多作文都会被老师当做范文给同学们念,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说我写的作文首尾呼应地特别好。那时候我就知道一个小技巧嘛,作文写写就爱跑题,为了不跑题,首尾呼应这种写法岂不是一个好方法?

高中没什么记忆了,脑海中残存的记忆都是在做卷子,背古诗词,为了做卷子的时间作文基本上是不写的,所以我的作文水平基本上就在高中退步了。上了大学,我的第一笔稿费是10块钱,那是大一下学期发表在校报上的一篇关于春天的主题的文章,也就1000字左右。

毕业了一直做文案策划的工作,因为喜欢写作,所以一直坚持这一行,2014年,公众号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也开了一个号,可惜没有经济头脑,没想着用它赚钱,只是把它当做“线上日记本”,写写自己的感悟。但现在我还是死脑袋转不过这个弯儿,坚持写一个栏目“每周一书”。

写作没头绪、没框架?别信模板和套路,写作就是一次次接近初心

写作,贵在真诚

好像越来越不会写作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告诉你写作怎么变现,告诉你各种写作模板或套路,但是我都懒得看,我总觉得这有些偏离我的初衷,写作的初衷应该是抒发或者传递一种感觉,一种成长,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纯粹的,没有杂质的,你写起来是愉悦的,而读者读起来是有收获的,这是一篇好文。而变现,那是因为你做到了以上而自然得到的回报,如果你没有得到这个回报,那只能说明你写的文字里没有直击自己和读者的内心,而欠缺的这些可能来自生活的历练,来自于思考的深度,来自于感受的不同,而那些模板和套路能帮不到你太多。我只是习惯和喜欢彼此都真诚。

模板是泯灭个性的存在

模板,我为啥不喜欢这个词,按照如上流程念过书又毕了业的人没有感触吗?我们都是模板下的产物。教育里有一个最可贵的词叫做“因材施教”,每一个人都是不同,可是我们却要按照同一套模板做事,这样保证了统一性,却泯灭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常看到有短视频教小学生写作文,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这样记下来你才能得高分。这样的教学是无视孩子的个性,无视每一个孩子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根本没有“因材施教”。

写作文是为了得高分吗?我想起《一个数学家的叹息》这本书,正如作者保罗·洛克哈特所说:

“一门学科碰巧具有一些世俗上实际的用途,不代表我们必须将这个用途当做教导和学习的焦点。就像是,为了填写汽车监理所的表格,我们需要阅读能力,但是这不是我们教导孩子们阅读的原因。我们教他们阅读是为了更高的目的,希望他们能够接触美妙及有意义的观念。”

那如今在写作上,如果你真的热爱写作,可以扪心自问:写作的更高目的是什么?

总结一下:

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当你用心经营这份美好,读者能感受得到,美好与愉悦,力量与希望都会通过文字传递给彼此,这又是多么有意义、有功德的一件事;

当你写好了,钱会找你,而当你直奔钱去,小心别让写作这件事变了味道;

模板可以用,套路可以学,但是别忘了写作的那份初心,它才是永不枯竭、永远是新鲜的创意和动力。写作是来帮助我们的,帮助我们认真体悟生活,每一个所思所感,皆是生命的成长。

人生道路千万条,归根结底,人因选择而不同。愿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皆顺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