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很多人讨厌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是人的习惯。

写作是一个内容再创作的过程,其中最让人难受的,就是把初稿这样的"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我自己,当我完成一篇文章初稿,心情就处于纠结当中:发布吧,自己都觉得太烂;不发布吧,觉得对不起自己曾经付出的弩力。

于是,拖延症就出现了,我刷着各种网页咨讯,吃着美食大快朵颐,甚至睡到昏天黑地,自我安慰这是"寻找灵感"。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但其实并没有多少灵感,这么久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掉,只是麻木了自己。而最终发布以后,又开始自责——这么糟糕的文字,对得起读者吗!

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文章阅读量越来越低,我惊呼: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

但,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突破口。

直到最近,我深入阅读了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才找到问题的原因。

布兰登·罗伊尔认为:"其实让人拖延的不是写作本身,而是改写和完善的过程,因为在动笔之前你就知道,不论你写得多好,你的文章都需要修改。"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原来如此!是我的潜意识是逃避改稿啊!

进一步,细思极恐:害怕改稿的原因是我写稿之前,就太自信了,认定我的文章不需要修改!

盲目自大源于缺乏自知之明:自己不懂方法,导致写作时稀里糊涂写稿,改稿就更无从下笔。

结果就是:一旦写完,我就觉得万事大吉,当不得不修改时,潜意识开始抗拒、逃避,于是拖延症出现了。

好在这本书介绍的原则,贯穿于写作和改稿全过程,正好解决我的问题。

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共列举了20条写作原则,既能指导写作,也可以帮助改稿,可以划分为结构、例证、语言、可读性4大类: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结构,作用是规划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

例证:就是论证观点,凡有观点,必有例证,二者密切相关。

语言:语言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可读性:使用图片、文字的排版设计,增加阅读美感。

1:结构总原则:先写结论,开门见山

布兰登·罗伊尔说:"在动物学中,你可以从动物的骨架判断出它为何种动物结构域是内容,文章的重要观点要给予最多关注,且应最先讨论。"

作者告诉我们:写一篇文章,总结或结语一般放在开头而非结尾。首先告知读者文章大意,再提供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细节,这样,读者就不必猜测作者的中心思想。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在商界流传很广的"30秒钟电梯理论",也说明了结论先行的重要性。

麦肯锡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侯,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简单准备,也没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

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

有一段时间,我写作也出现了一种习惯:开始的引言就大几千字,但是整个文章也就不到1万字。甚至引言字数占全文总字数50%以上,这种结构,别人越看越不耐烦,很快就失去了阅读兴趣。

其实,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人们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自己觉得无意义的事情上。

读者始终一头雾水地读你的文章,不清楚你的文章到底要解决啥问题,绕了一大圈你才得出结论,读者的兴趣和思路,早就被你绕到九霄云外去了。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芭芭拉·明托认为:结论先行,就是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且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以上统下,就是每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

其实也是强调首先亮出主要观点。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主题句归纳的是文章单独一个段落的内容。

拓展开来,除了一个段落以外,几个段落群组,甚至整篇文章,都有各自层次上的主题句。

结论先行,其实就是主题句先行

这样安排结构。文章环环相扣,互相印证。形成严密的一个逻辑体系,最终指向并服务于全篇的主题句,完成全文中心思想的论证。

以此类推,无论整篇文章,还是内容安排的顺序,都要遵循结论先行的总原则,每部分先提出结论,接着跟进例证,顺序是: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

结合这个原则,我们很多人写作常用的总分总结构,其实可以这样优化:

比如,我写的关于怎样改变缺乏目标的伪勤奋,可以这样安排结构:

总——体出问题,暗含主题

有些人很"忙",目标太多,却没有主题目标。(暗含主题:人应该有目标地忙碌)

分——分析原因,给出例证

分析原因1:贪图安逸,不愿意建立目标而勤奋

给出例证1:很多人沉迷于"奶头乐",几个小时就浪费过去了

分析原因2:价值观错误,只想得到不愿付出,

给出例证2:在家索取,不做家务;学校不勤工俭学,不去锻炼学习以外的能力;职场到处抱怨,频繁跳槽,不去利用每一次机会提升自身能力

解决方法1:从锻炼简单的事入手

给出例证1:比如家务劳动,学习管理

解决方法2:远离错误信息,重新给大脑输入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给出例证2:选择积极的人生励志人物传记,读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分析判断影视剧里面错误信息并增强提抗力

解决方法3:利用提升职业能力利用职场提升目标规划和完成能力

给出例证3:阅读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学习管理方面书籍;选定专业方向深度学习,通过职场的专业化、专家化养成目标驱动的习惯

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再次强调和鼓励大家正确认识自己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2结构形式:分解事物,用5段式写作结构形式

说到具体安排的方法,布兰登·罗伊尔提到了5段式写作结构:

引言:提出背景冲突,引发共鸣

论证1:分论点1+例证1、2、3

论证2:分论点2+例证4、5、6

论证3:分论点3+例证7、8、9

结论:再次总结主题,并且升华

比如,我想写一篇职场焦虑主题的文章,用5段式写作结构是这样的:

主题:怎样解决职场焦虑?

引言:公司主管因为压力大,经常风风火火,乱发指令,我和同事们无所适从,很焦虑。我该怎么办?

论证1:我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专业工作效率。

例证1:我提升操作能力,让主管不再认为下属能力太差。

例证2:我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提升理论水平。

例证3:我提示工作效率,在完成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

论证2:我主动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任务管理能力,把手头工作状态持续优化。

例证1:四象限原则

例证2:鱼骨图法则

例证3:概念图法则

论证3:提升我的沟通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善于和主管沟通。

例证1:沟通要做到结论先行,以上统下。

例证2:提升我的情绪掌控能力。

例证3:提升我的沟通能力,如果实在无法改变焦虑,离职走人时自己也羽翼丰满。

结论: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调整好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根本解决焦虑。

这就是一个实用的写作结构模板,改稿也可以参考。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3例证:只要有主题,就应该配例证,二者高度协调。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说:"写作应该精雕细琢,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是写作第二重要的任务,最重要的写作原则,是让观点得到充分的论证,细节则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他还说:"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按照这一原则,我对一篇阅读量低迷的文章当中一个主题句,修改了4次:

一般

"其他文章涨粉很多,这篇涨粉太少。"

较好但不准确

"这篇文章涨粉比其他文章少,因为文章逻辑混乱。"

准确

"这篇文章涨粉不到其他同类文章平均数的10%,我自己就可以找到至少3处逻辑混乱的情形。"

更优

"这篇文章涨粉不到同类文章平均数的10%。过去6个月以来,这类文章平均每篇涨粉100人,而这篇仅仅涨了9个粉。

原因有4个:一是逻辑混乱的至少有3处,削弱了文章可信度;二是文章的例证缺乏具体数据支撑;三是例证和读者具体问题差距太大,读者觉得与我何关;四是语言太啰嗦,连我自己朗读出来,都觉得皱皱巴巴,龇牙绕口。"

第四种写法,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因为最后一种写法做到了让例证个性化呈现,而不仅仅是干巴巴述说一个主题。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4语言:读起来酣畅淋漓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说:"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抓住框架结构,论证例证以外,还有语言风格,具体而言,需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去掉冗余语句、过多的限定和不必要的自指。冗余,当作者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重复一个词语或一个观点时,就会产生冗余。

例如,"没有经验的新手"这句话中就存在冗余,因为"新手"这个词本身就暗示了没有经验。

对比下面的句子,修改后是不是好很多?

修改前:

参会者应当准备、愿意并且能够遵守活动的着装要求。

修改后:

参会者的着装应当符合活动要求。

修改前:

一项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需要能够解决问题、能起作用的经理人。

修改后:

一项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需要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经理人。

修改前:

那些能够找到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的人数目很少。

修改后:

那些能够解决新问题的人很少。

二是精简过多限定,偶尔使用限定词会使读者觉得你理性,但过于频繁使用限定词,会弱化文章含义,读者觉得你在写作时很犹豫。

修改前:

你自己就是决定你应该如何过你人生的最佳人选。

修改后:

你自己就是决定人生道路的最佳人选

修改前:

一些专家认为或许我们只是被趋乐避苦的欲望驱动着。

修改后:

一些专家认为,我们只是被趋乐避苦的欲望驱动着。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三是去掉不必要的自指,避免"我相信"、"我感觉"和"在我看来"这类短语。

修改前:

这位演讲者,在我个人看来,迷失在细节中了。

修改后:

这位演讲者迷失在细节中了。

修改前:

我不认为这个观点可以推及到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修改后:

这个观点不能推及到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同学。

四是避免动词名词化,把动词名词化在写作中会弱化文章内容,它会使句子更长,使读者提取句子含义时更费力。

看下面例子

名词:5年计划的制定

动词:制定5年计划

修改前:5年计划的制定,提高了我的自律性。

修改后:我制定了5年计划,变得更加自律了。

把名称词词组5年计划的制定,改为动词词组制定了5年计划,把名词自律性改成了形容词自律。读起来意思更准确,加强了语言的说服力。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五是避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看下面例子

名词:精确性

形容词或副词:精确

修改前:

5年计划的制定,提高了我的时间利用的精确性。

修改后:

我制定了5年计划,可以更精确地利用时间。

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1.业余自媒体作者必须用心做好个人读书计划的制定。

2.我们应当鼓励显示出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个人追求他们的职业梦想。

3.我们的人力资源主管做出同意解聘三名新员工的决定。

句子1,个人读书计划的制定是名词词组,应该改成动词词组制定好个人读书计划,全句改成:业余自媒体作者必须用心制定好个人读书计划。

句子2,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个名词词组,应该换成动词词组,自主创新,全句改成:我们应当鼓励自主创新的个人追求职业梦想。

句子3,同意解聘三名新员工的决定,这是一个名词词组,应该改成动词词组:同意解聘三名新员工,全句改为:.我们的人力资源主管同意解聘三名新员工。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5可读性:用图片、文字的排版设计增加阅读体验

标题,单独一行,进行内容提示,相当于结论先行。

粗体,用粗体(加黑字体)突出关键词和短语,使关键点在读者面前迅速映入眼帘。

图文搭配,文章配图要和内容搭配,我的经验,是根据每部分内容提炼出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在图库中搜索相应图片,关键词越准确,找到的图片和内容越契合。

修改文章是件折磨人的事情,但经过修改之后,你最终可能会满意自己所写的内容,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此时就是你文章的完成之时——你的文章已经"无可修改"了。

虽然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但至少经过这样写作和修改,我们总可以使文章达到最优。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说:"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搞蒙骗。"

写作,修改,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吗?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得有价值的过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