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差的时代。对于写作人来说,尤其如此。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多年以前,我还在读高一。当大家都忙着学业,但有一部分同学却兴奋的聚在一起,聊着另外一件事:新概念作文大赛。这群人里,其中就有我,不过只是打酱油。这个大赛的举办方是叫一个《萌芽》的杂志,如果能够获奖,能够保送上大学。
当然,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以展现自己文笔的舞台。后来隔壁班有同学获得了三等奖,我不知道他是否保送进了大学,但真的很轰动。因为写作在当时的我们看来,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能够在杂志上得奖,更是了不起的事。
后来有了博客,微博,然后公众号,自媒体的概念应运而生。写作的门槛似乎一下子没了,人人都可以写作。但也是从博客开始,尤其是微博时代,真正的有影响力的作家屈指可数,替代的是各种大V。有影响力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替代的是各种10W+。
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流量时代,这对于想写作的你我,怎么办呢?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先来看看,流量时代的三个特点。
01流量时代的三个特点
先来看第一个特点:内容情绪化
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
套用这句话,谁能控制你的情感,谁就能左右你的思想。前段时间,有个叫“青年大院”的自媒体,他们的文章屡屡刷爆了朋友圈。但如果你仔细去读他们文章的内容,会发现本质上是在激发你的情绪。
你可能会说,文章本身就有激发情绪的功能。对,你说的没有错。但只有情绪,没有实实在在的论据,建议,就成了口号,或者毒鸡汤。举个例子,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不乏有激发情绪的内容,诸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但世人为何对这篇文章称赞不已,原因在于,他这篇文章除了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详细了陈述了自己的建议。诸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过在流量时代,情绪化的文章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劣币驱除良币,内容情绪化更严重。
再来说第二个特点:写作者网红化
出名要趁早。
这是作家张爱玲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者网红化只不过是与时俱进,它的本质还是出名。有段时间没怎么上网,朋友聊天推送我一文章,后面加了一句,这个作者很红。我当时楞了一下,心里嘀咕:红与文章的好坏有关系吗?打开读了下,内容乏善可陈,但阅读量挺高。
网红的价值在哪里?就两个字:流量。其实,网红不过是明星的网络时代的微型版。在上个世纪,我们所理解的明星一般来说都是歌星,影星。到了多元化的现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明星。只不过换了一个词而已。
写作领域也是如此,也有自己的网红,他们叫“大V”,或者大号。当然,要承认一个事实,他们其中确确实实有很多人写作能力非常强。但更多的是通过包装,运营。因为这样,他们的阅读量就会持续走高。
流量时代的最后一个特点:自媒体电商化。
一切都是交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软文这个词。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朋友圈上,很多自媒体都逐渐开始卖各种产品。比如一篇标题为《拥有一技之长,人生才不会被动》的文章,开始写的挺实在的。但到了后面画风突变,突然向你推销一门课程。我果断关闭,并取关。
再多么精彩的软文始终就是广告,如同再精彩的广告片,始终不能成为电影。我能够理解软文的存在,毕竟你我都要赚钱养家。但我不理解的是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推销与其文章完全不搭调的商品。或者有些自媒体干脆变为电商,走上了卖货之路。
以上就是流量时代的三个特点:内容情绪化、写作者网红化、自媒体电商化。接下来看看流量时代,对于写作者的利与弊。
02流量时代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这是你我初中政治课上,就曾学过的认识事物的一个规律。通俗的来说,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事物。对于流量时代的认识也是如此,它有的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那么,生活在流量时代,对于写作者有那些利,那些弊呢?
先来看利的一面,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有更多的写作平台,传统媒体时代与流量时代相比,投稿的渠道要少得多。报刊、杂志的数量毕竟有限。现在你只要一个手机,即可获得写作平台。你可以选择投稿,也可以申请一个自媒体账号。
二是获得更大的写作动力。在传统时代,普遍来说,一篇文章的阅读量由他的载体决定。也就是杂志或者报刊的发行量决定。而现在一篇文章可以在多个载体上出现,因此文章能够抵达更多的读者。读者的数量越多, 写作者动力越足。另外,流量时代的写作者,变现的渠道更多,也更直接。诸如打赏。物质的奖励,也会促进写作这的动力。
再来看消极的一面,主要也有两点。一是被读者驯化,导致写作水平下降。通俗的来说,就是迎合读者。比如我曾有一篇微头条获得1700万的点击率,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写类似的文章。实际上,那篇微头条的内容并不好,只是我凑巧踩到了热点。
二是写作情绪化。如果你有自媒体,那大概率情绪会有过山车的经历。类似于炒股,看到涨了,激动不已,赶紧买进。看到跌了,赶紧割肉。情绪随着股加的增减而起伏。在流量时代,写作者如同炒股者。看到自己文章点击率高了,赶紧再写几篇。看到文章点击率低了,干脆停笔。导致的写过,依然是写作水平的下降,甚至丧失写作的动力。
说完了流量时代对于写作者的利与弊,最后来看,作为想要学习写作的你我,该怎么办?
03流量时代,你我如何进行写作?
少就是多。
我有一个朋友,他曾创建了一套快速阅读法,多个出版社的编辑与他联系,希望能够合作出版一本书。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他想要的。流量时代的写作者,更需要明白一点:知道知道不要做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重要。
写作其实是一个大概念,具体的方向有很多。秋叶曾在他的文章里介绍了六个写作方向。具体有打造个人品牌,快速提升流量,赚稿费,推广文案,结构化表达,自我疗愈。当然这六个方向可以相互组合,但你一定要确定主攻方向。
这就是我给流量时代的写作者的第一个建议: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有了方向,还需要方法。这就是我想分享给所有写作者的第二个建议: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
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
《富兰克林自传》里记录一段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真实经历,他原本只是印刷厂的一名雇工,文化水平也不高,但通过模仿牛人文章,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什么是模仿,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模仿文章的写作套路,重写,或者改写,然后对比,最终化为己用。我们来看看富兰克林是怎么模仿的,自传里是这些写的:
从《旁观者》里,取出其中几篇,把每句的大意摘要录出,放置几天以后,再试着不看原书,用自己想到的某些合适的字,就记下的摘要加以引申复述,要表现的跟原来的一样完整,把原篇重新构建完成。然后我又把我写的《旁观者》拿来与原来的比较一下,发现我的一些错误并加以改正。
总结富兰克林的写作经验,就是两个步骤,一是找到自己的榜样,二是模仿。通过这两个步骤,帮助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能,但要想持续的写出精彩的文章,你还需要做这两件事。
这也是接下来我想分享给所有写作者的第三个建议:持续的阅读与思考。
输出倒逼输入,反之也成立。
你如果希望自己持续的输出,那么就需要持续的输入。人不可能经历过过所有的事情,但可以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阅历可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很多人这一点十分认可。但我想说,输入也能倒逼输出。我就是一个例子,有段时间自己的写作量暴增,几乎达到了更的频率。有网友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段时间我的阅读量暴增,输入多了,输出也多了。通俗的来说,就是不吐不快。
你可能会说,我的阅读量也不少,为什么还是写不出来呢?这还需要做另一件事:思考。一切创作其实都是思考的展现。你可能会有过这样的体会,同样是一本书,有的人读了就读了,而有的人读了,却能写出拍案叫绝的文章。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思考。那么如何思考呢?限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展开了。
总之,对于写作者来说,身处流量时代,要搞清楚它的三个特点:内容情绪化、写作者网红化、自媒体电商化。这带来好的一面,让写作者获得更多的写作平台以及更大的写作动力。也带来消极的一面:被读者驯化,导致写作水平下降,写作情绪化。对此,你我该怎么办呢?分享三个建议: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持续的阅读与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必要的发展。希望你能在流量时代,继续承担写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