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自媒体的迅速崛起,让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写作是影响力超级杠杆,写作是永不停歇的印钞机和锐利的沟通神器。许多文学爱好者都想通过写作,建立起自己的IP,获得财富,建立起牢固的职场护城河。那么,如何筛选甄别素材,如何对素材分类,如何打造吸引眼球的标题,如何激发读者转发……

这些问题是很多写作小白迫切想解决的,汤小小的《高效写作》一书,恰恰解答了这些疑惑。

这本书中,汤小小以自己写作十年的经历和创办“汤小小知识学院”的实战演练为模板,以大量事例佐证,让写作技巧变得通俗易懂。

在阅读过程中,我先用倍速阅读法浏览完全书,掌握了全书六个部分内容,又用摘苹果阅读法,提取关键词,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这个观点——好习惯是提高写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很多人都抱怨说:“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还要洗衣做饭,太累了,哪有什么看书写作的时间啊?”“白天忙了很久,感觉没有什么收获,变得特别焦虑”……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效写作》一书中,汤小小老师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我在写作中,反复训练自己养成如下习惯,终于不再为写文而焦躁不安。

习惯1:列计划和每日清单

很多人可能没有列计划和写清单的习惯,以为这样可能会耽误时间。其实,这样做,反而是事半功倍。因为每天列好计划之后,就会有的放矢,不断暗示自己按照计划去执行,这样一定很快完成任务。

心理治疗师特雷西.马克思说:“列清单就像打通一条路,让累积的情绪流一部分出来。所有事情都该有个节奏,一旦节奏不见了,变成像心电图上一条平坦的横线,那可是会要人命的。”由此可见,列清单的重要性,它能够让我们的手边的事情变得条理清晰。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在列计划时,要多鼓励自己会完成这些目标,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内心的暗示是很重要的,积极的暗示会给人力量与动力。比如在教师面试的等候区,有个叫李娜的小姑娘,看到别人精神抖擞、低声谈笑、神态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时,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充分,精神状态也没调整好,立马就慌了、紧张了。

当听到一位小姐姐说:“哎呀,我的笔试成绩是最差的,只好在面试这一关硬拼一下了。”听到这话,李娜想:“原来他们也不是有十足的底气啊。还不如我笔试成绩好呢。我害怕啥呢?”

于是,她开始放松下来,等到进入面试教室里,李娜镇定地回答了所有问题,被正式录取。反之,消极的暗示,则会让人陷入困顿,导致失败。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如果李娜听到别人说“要在面试这一关硬拼一下”时,心里想:“人家都硬拼了,我性格木讷、不善于语言表达,如果遇到的问题很深奥,我组织不好逻辑顺序,会怎么办?”越想这些越慌张,所以这样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后果也可想而知了。

另外,列计划,在最初阶段要适量,不能远远地超过了自己承受的范围。比如,一个本来就写作困难的人,不能给自己制定“一天必须写几千字,否则……”的计划,要循序渐进的来。可以计划“今天看100页书或者读完一本书,写三五百或者一千字左右。”这样的计划,很容易完成。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习惯二:工作要有规律

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形成了规律,做事就不会“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无目的了。固定一个时间点,汤小小老师的写作时间固定在八点到九点之间。如果你白天太忙,那就等晚上再读书写作。即使抽出半小时或者一小时,也要读一读写一写。长期坚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能够轻松应对了。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习惯三:专注

高科技快速发展,现在手机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头条等等,有的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上班刷,下班坐公交车也在刷,回家“葛优躺”刷手机,很多人在熬夜,达到了“机不离手”的疯狂地步,事后又非常后悔,懊恼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

想要集中时间写作,必须千方百计免除一些干扰。比如董卿在一些综艺访谈节目上说到自己如何读书:“临睡前读书时,就把手机放在卧室外,安安静静地投入读书。”因为浸泡在书香里,不断汲取书籍的养料,腹有诗书,所以,在许多节目上,董卿都能侃侃而谈、金句频出。这和她专注读书、时时自律是分不开的。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因此,想要在写作时高度集中,就必须舍弃一些干扰。比如把手机设置成静音状态,把手机放到离自己较远的位置,防止自己忍不住翻翻微信看朋友圈;再比如也可以不登录QQ,防止QQ跳出的消息提醒而打断写作思路……

消除了这些干扰之后,就可以快速进入写作状态了,一篇文章能一气呵成,心底有了成就感,就不会有那么多焦虑了。如果在写作时,一会儿看看微信,一会儿又去刷一下抖音,美其名曰“找素材找灵感”。这样下去,几个小时了,还没有写完一篇文章,就很烦躁焦虑,对自己产生了厌倦,觉得自己很失败,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

习惯四:先完成再完善

很多人在写作时,往往喜欢一边写一边修改,改着改着,思路就乱了,一篇文章要花费好长时间,让自己很有挫败感,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写作这块料。汤小小老师建议:写文章最好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慢慢修改补充。因为短时间内就写完一篇文章,让你很有喜悦感,内心是欢快的,带着这一份轻松的状态去修改文章,思路也是开阔的。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最初写作时,我也这样子,一边写一边改,总是觉得这一句那一段啊,还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这个词也必须再仔细推敲一下……就这样,写上三五句,就停下来反复修改,搞得自己很崩溃,写不下去了。

按照汤小小老师说的“先完成再完善”这一策略,我训练自己在40分钟时间里,写完1000字的乡土散文。写完之后,如释重负,感觉写得不错,又花了30分钟逐字逐句地修改,最后写成了1600多字的文章,拿到一家报纸去投稿,几天后竟然发表了。

看着自己的文章公开发表了,这大大增强了我写作的自信。不到两个月时间,我先后写出了20多篇文章,分别被几家报纸和微信公众号发表,这些都极大地鼓励着我更好地去创作。

6小时读完《高效写作》,  我掌握了一个技能,不再为写文发愁

行动之前,写清楚计划和清单,面对一堆任务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工作有规律,做事才能不盲从不慌乱;持续的专注力,才能保证高效率完成目标;先去完成一件事,才能更好地修补和完善。踏踏实实去做,全力以赴,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坚持下去才能有丰厚的收获。所以,养成这四点好习惯,是特别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豆朵妈妈写作课:《意林作文素材》签约作者,教辅主编,擅长写校园故事,十几篇文章入选全国各地中高考模拟试题。想了解如何教孩子写作文的朋友们,欢迎来交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