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写作梦。
小时候看课文里面鲁迅、朱自清这些大文豪们用笔做武器反抗恶势力、唤醒民智,长大了看各种自媒体大V们用一篇篇十万加百万加赢得关注、财富自由。
在如今这个知识变现的时代,似乎人人都能拿起笔写几句,然而,真正开始动笔,你会发现自己会冒出一大堆问题:
写作我该写些什么呢?
我每天都要写,灵感和素材来源于哪里呢?
每天事情这么多,我能够挤出时间坚持下去吗?
我写的东西是大家爱看大家愿意关注的吗?
大V们都是有写作天赋的,我真的有这个天赋吗?
那么多平台,我去哪个平台写更合适呢……
一连串的问号折磨着我们。
想去尝试,又不敢尝试。
尝试了一下,发现没有效果,又草草放弃。
一边羡慕着大V们写出一篇又一篇让人欲罢不能的文章,一边看着自己挤了半天干巴巴的文字欲哭无泪。
其实,阻碍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和天赋,而是迈出脚步、下定决心和自我精进。
秋叶大叔,一个其貌不扬头发还总是乱糟糟的大叔,操着一口蹩脚的武汉普通话,他用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秋叶写作训练营的课程精华,凝结成一本书《写作7堂课》,直接告诉你:
写作是这个时代人人都需要的技能,写作从来都不难,掌握了写作7种武器,人人都是大V。
01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之前,我们需要问一下自己:
当我们谈起写作的时候,我们在谈些什么?
如果写作不能帮你赚钱,你还会愿意写作吗?
如果不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即使你真的开始写,你也坚持不了的。
简单地看到别人通过写作赚钱了,你怕错过风口就开始不顾现实盲目去写,这种是最愚蠢的做法。
写作从来都不是简单拿起笔就开始写,然后就能写出精彩的文章的。
陈忠实老先生写《白鹿原》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还不包括前期好多年的采风学习;
村上春树从1979年开始写作,几乎每年一本作品,靠的是长达35年每天4点起床写4000字的文章;
秋叶大叔坚持日更这么多年,每天都要收集整理复盘当天的工作和感悟,才能篇篇精彩。
写作,它不是直接灵感迸发的结果,而是一种良好的人生习惯养成的自然流露。
写作,是一个强大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它要求你有持续深入的输入过程。
写作,是一个信息加工和思维模式塑造的过程,它能够帮助你提升思维认知能力。
写作,不仅仅能帮助你去写,它还能广泛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例如阅读、演讲、写报告等等。
一个好的写作者,一定是一个思维和习惯上的智者。
02 掌握七种武器,人人都可以是大V
我们以前总觉得写作是个天赋的问题,别人写得好,是因为别人有天赋,而我没有。
在我读研的时候,我不想写论文,我也是对导师说,我没有写作的天赋。
我的导师直接对我说:“你现在写的东西都还没有到需要天赋的地步!”
一句话振聋发聩。
我们写作如果是期望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能真的需要卓越的天赋。
然而,在这个人人都是写作者的自媒体时代,写作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
想要在网络平台上写出一篇篇受到读者喜爱的文章,其实并不难。
在秋叶大叔的《写作7堂课》里面,秋叶大叔直接针对我们的写作困惑一一解答,总结出写作7种武器。
不懂得建立写作框架?不如看看框架式写作。
写作没有动力?不如看看复利式写作。
写作没有时间?不如看看碎片化写作。
写作没有素材?你需要看看联机式写作。
写作没有灵感?你需要看看结构化写作。
写作质量无法把控?你需要看看清单式写作。
写作没法持续提高?你需要看看复盘式写作。
①框架式写作——先搭好框架,才能又快又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视网膜效应。
意思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项特征或者一种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平常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这种特征。
比如我们买了一件漂亮的红裙子,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路上原来有很多同款,而没买之前我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
因此,建立写作框架,其实就是一个给自己设立锚点,把自己的灵感和话题都归类起来的过程。
框架式思维:有一个简单可复制的框架思维可以直接复制,就是空间时间框架法。
这个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是,把事情从时间上拆解成一个个节点,然后一个个节点从空间上去一点点剖析,整个过程下来,你会发现复杂的问题可以清晰明了。
运用到写作上,我们可以学习框架式写作,就是说针对一个领域,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列出所有可以讨论的话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建立话题库。
当你开始写作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框架,你就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灵感、素材和感悟直接分门别类地归类好,等你需要写某个方面的文章,直接调用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我们尝试着,按照框架式思维来建立一门知识库。
例如放在演讲上,按照时间空间法来,一个是空间维度(入门、基础、专业、训练),另一个是时间维度(初级、中级、高级)。
tips:可以尝试着就你的写作领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框架。
②复利式写作——让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回报
复利,这个词语现在在各个圈子都非常火热,这本来是一个会计学上的概念,简单理解,就是利滚利。
书中提到了一个新的名字,“一鸭三吃”,就是说,同样是鸭子,我们可以裹着饼子吃,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煮汤喝。
复利式写作,就是让你的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让它成为你的优质资产。
就像秋叶老师经常做的一样,他的一次简单的群聊天,他既可以是一次愉快的交流,接下来可以变成当天的日更文,等积攒多了,还可以变成一本图书的素材,后面甚至可以变成培训的知识点。
放在写作里面,复利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简单地去盲目追求眼前的爆款文,不要什么热门些什么,而是要建立长期的投资标的,找准一个投资领域,凭借时间和积累让自己变得值钱起来。
有四种复利式写作方法可供参考:
(1)以质量为复利的写作(时间篇):在一个领域里面,真正值得写的好话题,真正值得看的好文章,不会超过200篇,如果你能在一个话题上写出的文章进入了200其中,那么,你从这篇文章上获得的收益是源源不断的。
(2)以分发为复利的写作(空间篇):核心就是以量取胜,瞄准多个平台,专门写一些小白看得懂的文章,多个平台分发,获得长期关注;
(3)以变现为复利的写作(时间+空间):让一篇文章能够获得多个用途,例如一篇文章可以变成一个PPT去分享,然后用PPT去做直播或讲座,再把直播变成赠品送给付费学员,再把相关内容整合到书籍或者培训中去,最后甚至可以把内容拿来发微博或者朋友圈;
(4)以人脉为复利的写作(链接篇):通过文章来链接到其他的作者,甚至得到大咖的关注,通过人脉去增值。
③碎片化写作——日更大神的法宝
当今信息时代,碎片化是一种大趋势。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曾描述过:“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
我们现在获取的信息,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被切割得零零碎碎,你很难找到一个大块的时间去集中处理某一件事情。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进行系统性思考,或者说,如何在碎片化的工作模式下,仍然能够保持系统性深度思考,但是又不丧失对时代的敏感快速洞察,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因此,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 找准你的碎片写作单位。比如五分钟的时间,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看一篇好文章,可以去收集几张好图片。十分钟可以做什么,半小时可以做什么。
- 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我们必须养成快速进入心流,能够持续高效完成写作的目的。
④联机式写作——加快自己的积累速度
写作是需要积累的。
我们很多人想写,但是没有积累,就写不出来,你怎么逼迫,就是写不出来。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种高效积累的方法。
- 想要涨词汇,可以多读读好的诗歌,推荐中国诗歌网、诗词名句网、中国诗歌库;
- 想要造金句,可以读读优秀散文和经典小说,推荐“随笔网”,“天天美文网”,“短美文”;
- 想要讲故事,那就多读读短篇小说和剧本,推荐3个网站,分别是小故事、人生屋和故事大全;
- 想要写评论,民国时期的大家文集是好的选择;
- 想要晒技能,多读读各种学科的历史;
- 想要攒素材,多关注网络门户首页。
利用好百度这个好的工具,学会高效搜索,在当今时代,掌握了高效获取资源的方法,你就掌握了最大的宝库。
⑤结构化写作-给你一个方向
村上春树在《当我们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里面说:
因为不想跑,所以才要跑,这才是长跑者的思维。
人总有懒惰不想写的时候,所以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
写一流文章,需要天赋,写合格文章,需要套路。
书中总共列举了10种常用的写作体裁的框架。
日记体、清单体、语录体、资讯体、点评体、图片体、问答体、互动体、实用体、鸡汤体。
- 日记体:适合写一些自我疗愈类文章,可以参考公号“剽悍一只猫”;
- 清单体:红黑榜、排行榜,都是清单体,例如2019年最值得读的是本书;
- 语录体:记载只言片语,例如马云最受欢迎的十句话;
- 资讯体:重要信息简报,例如36氪,把一段时间的热门信息集合到一起;
- 点评体:日常美食、旅游都可以写,例如《怎样一口吃掉9朵玫瑰和15朵茉莉?》
- 图片体:用各种图片来推动话题,例如混子曰、天才小熊猫;
- 问答体: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一问一答,例如各种名人访谈;
- 互动体: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留言;
- 实用体:写一个领域的深度内容,例如:如何写出爆款文章?
- 鸡汤体:引起情绪共鸣但是不带具体理性做法的文章,各个层次都需要鸡汤。
⑥清单式写作——提升文章阅读指标
把经验变成清单,让别人也能照做,这才叫积累。
我们往往以为那些高手很厉害,从不按犯错,其实他们不是不犯错,他们只是不犯低级错误,他们仍然会犯高级错误。
所谓清单,就是让流程标准化,把“我知道”变成“我行动”,让别人也能看到清单就知道去做什么。
例如我们要写鸡汤文,那么就需要列举一个清单,对照着看是否满足条件。
如何你完成了一份上面的清单,那么就可以一一对照看看是否是一篇好的鸡汤文,然后对照着修改,其他人也可以参考清单帮助你修改。
⑦复盘式写作——让写作快速进化
复盘,是让我们过去的行动形成一种积累,而不是白白放过去了。
很多人早上起来,回想昨天做了什么,可能一下子懵逼了,那就是因为他没有复盘,昨天一天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任何帮助。
工业上有一种思维,叫戴明循环,就是PDCA。
戴明循环
- 第一是记录:把你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把我们做这件事中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都记录好。
- 第二是复盘:检讨工作得失,形成框架。按照时间轴进行检查过程中的各种得失,形成框架。
- 第三是清单:按优化后的清单去做。形成了清单之后,就相当于优化后的经验,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如果你想要变得专业,就可以按照你总结的框架去研究爆款文章的结构,例如带客文章《她40岁活成少女 | 穿得讲究,才能活得不将就》,一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销售人数超过4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带课文案。
事实上,如何讲故事,如何造金句,都是有迹可循,如果你老老实实去复盘别人的文章,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有套路的,掌握了这个套路,你就离爆款文章更近了一步。
七种武器,都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如果你去看书,你会发现里面有更多可以直接上手的方法。
然而,写作这种事,掌握了再多方法,也需要你踏踏实实去学习运用。
能不能成为赚钱的手段,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形成一种写作的思维,它会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变得积极向上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