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小小老师的新书《高效写作》一上架,没等到团购就在当当下单买了。这样接地气的干货书,一读方不能罢手,读完之后,除了写作本身,仿佛还读到了人生。

这根本不仅是一本写作书,就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啊。

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如果一个女人会写作,她的运气一定不会太差。因为有三个字,足以让她能够更从容淡定地面对这个有时候并不那么温柔的世界。

01

写作需要的静和女人的静是一脉相承的。

书中第9页说到“思考和解压:写作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呢?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源于内心深处的安宁。

《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静心方可静观,静观才能静思,静思终得正果。

第一个“静”:心态

书的第13页强调了写作的心态:太急迫不会带来好结果。这在职场和生活中都是百分百得到验证的真理。

曾经在高校巡讲后收了一批学生的简历,现场也对一些优秀的学生记忆犹新。晚上仔细浏览简历准备通知第二天面试人选时,却找不到三位印象不错的学生的简历。

我记性比较好,不仅记得那三位同学的名字,而且也加了其中两位同学的微信,当下微信通知了他们的面试时间。

找不到这些同学的简历,是因为负责帮我收集简历的那个男生,过于急功近利,藏起了几位他认为有竞争实力的同学的简历。事情真相后,他也因此失去了面试的机会。

第二个“静”:专注

第28页说写作要保持专注,实际上什么事想做成功都离不开专注。孩子们的智力相差并不多,成绩特别优异的就胜在专注。

专注意味着不容易被外界左右,内心强大的驱动力会让你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很多人都在说时间难管理、拖延难克服,其实就是没有学会真正的专注

《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蕃茄工作法其实就是强行专注,25分钟为一个单位,让自己精神上“断网”,专心致志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生活的狂风骤雨,只会打倒那些飘摇不定的人。专注的女人自有定力,会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第三个“静”:反思

第191页说到的文章修改,其实就是一种复盘,一种对已经完成任务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文章中的小细节,折射出作者的认真与用心,是对编辑与读者的尊重。

有人说女人如孩子,比较简单,这可以看成是明褒实贬,其实是很多人会认为女人不善于反思。

人可以犯错,但不能重复犯错。多一点反思的女人,一定会活得更明智。

02

第24页强调写作最好能够列个清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没有方向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勤也需要有目标。

第一个“勤”:精进

第159页提到的“精进: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是对写作的人不断提升的鞭策。

精进,就不会轻易满足现状,更不会逆水行舟,而能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女人,如果不能持续精进与成长,就会被岁月磨砺得越来越暗淡无光,

第二个“勤”:记录

第169页提到的“养成不断积累的习惯”,是对写作的人最基本的要求。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手机那么方便,就算半夜梦到的灵感,都可以赶紧用手机记录下来,否则一觉醒来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而人生,也两样是需要记录的,照片、视频、绘画、文字等都是记录。记录让生活更有仪式感,更值得珍视。

一个爱记录的女人,一定是一个充满爱、也被很多人爱的小仙女。

《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第三个“勤”:沉淀

第171页说,“通过沉淀发现规律”,这是写作的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只记录不总结,就不会有提升。收集素材、分析数据的目的是为了找规律,总结整理出对他人有益的东西。

但凡有深度的文章,内容的提炼与主题的升华缺一不可。

而人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沉淀,又怎么能够更上一层楼?

03

这个年代每天都能听到创新,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唯有将创新变成思维习惯,才能更容易用幽默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更会自嘲,不会那么玻璃心。

第一个“巧”:角度新

第50-51页说到的选题要角度新,要有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一直习惯做“乖乖女”的女人,看待问题更需要培养这样的思维角度,才能不被“套路”,才能不落巢穴,活出独特的自己。

处理简单的生活琐事,有时候换个角度,真的就可以解决了。

比如周末的商场,在没有车位余量提示的地库,保安指挥着我们把车停往负二层,实际上已经没有车位了。这时候,如果离开商场肯定会有所不甘,不如干脆到负一层看看,说不定反而会有少许“漏网之鱼”。

《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第二个“巧”:节奏感

很喜欢第148页说的那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的高低起伏,正是文字的节奏感、美感的体现。生活不也如此吗?哪能只有甜,没有酸和苦?

快与慢、动与静、难与易,构成了文字的节奏感。

忙与闲、富与穷、远与近,敲击出人生的节奏感。

会写作的女人,岂不是能够像驾驭文字那样,举重若轻地去顺应生活的跌宕起伏,用微笑去化解那些琐碎的烦恼呢?

第三个“巧”:新鲜感

很喜欢第164页说的“杀生法”,这种技巧在培训授课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下,适当抖个小包袱,会让学员们更有参与感。

如我讲沟通时的微表情时,会举个小例子,“据说90%以上的男子撒谎时眼睛都会往右边看”,每次说到这儿,学员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试验一下。

这样的研究数据很多人之前是不清楚的,所以听了就会觉得很有趣,也值得传播。学员们经常记住的,反而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插曲。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女人能够经常在聊天中迸出一些新词,给对方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谁会不喜欢和她共事或者交住呢?有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很多事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再次感谢小小老师,用《高效写作》告诉我们,跳跃的文字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甜点,更是人生波风浪谷中的精神食粮。

做一个舞动文字的女人吧,因为会写作的女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作者:如果是雨,38期基础班学员,游走在职场的浪漫灵魂,正在找回被理性淹没的感性。

自己写作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变现?私信我,回复“听课",领取价值万元的投稿资源和写作课程,并邀您进入写作学习群,老师全程指导。

《高效写作》:这不仅是一本写作书,更是一本妥妥的人生指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