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安泽希
一篇内容饱满的文章像是多汁的橙子,一口咬下去满嘴甜汁,爽甜又可口。
一篇内容冗长的文章像是干瘪的甘蔗,一口咬下去没有甜汁只有甘蔗,失望又可气。
像橙子一样多汁的文章,不仅读者喜欢,审稿编辑更喜欢,因为可以给公众号带来更多的用户。
这样的文章,具有内容丰富,信息密度高的特点。它无关文章的长短,读起来都不会让读者感觉冗长。而我们就是要写出这样的文章去投稿,过稿率才会大大增加。
当我们把文章的选题,结构,字数都按照要求完成后,投稿依然被拒的话,大概率是因为内容不够饱满,信息量少。
面对投稿文的字数要求,很多新手,包括我自己最开始写作的时候,都很难写满2000字,更不用说写的饱满了,基本都是在凑字数。结果可想而知,投出去的十几篇文章,都杳无音讯。
后来我通过学习和摸索,总结出三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可以轻松写出3000字的干货文章,而且不带一句废话。后来我再去投稿的时候,命中率就变的很高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到底是哪些方法吧!
多向自己提问
这是通过和自己对话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技巧,所谓对话就是 “自问自答” 的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接着对这个观点不断进行追问,然后自己“回答”问题,就能写出一篇有头有尾的完整文章了。
人往往失去之后才能发现 “真正的价值”。比如,只有身体得了病才明白“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当父母过了世才明白“自己的错误”。
经历挫折也是同样如此。失败的时候,精神不振,万念俱灰。但过后回想,却发现 “那次的失败令自己获得了成长。”
我之前创业时,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不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后来当我再次创业时,那些失败的经历和教训对我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以上这段文字,就是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来的,我们来回看一下,我是如何进行“自问自答”的吧。
自问:你想谈论什么观点?
自答:人往往失去之后才懂得“他的价值(观点)
自问:是吗?比如呢,有具体例子吗?
自答:让我想一想,比如,人有了病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性”
自问:确实如此,还有别的例子吗?
自答:再比如,父母过世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自问:嗯,确实,这样的案例也不少。还有什么类似的例子吗?
自答:失败带来的挫折也是如此。
自问:除了挫折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自答:有的,失败不一定是坏的,也会促进成长
自问:可以说说你失败的经历吗?
自答:我现在的公司做的还算不错,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过往失败的经验教训。
这样反复进行“自问自答”后,不知不觉你的文章就写的很长了,同时还会有质的提升。
这里大家要注意:
我们的文章有没有质量,完全取决于我们提问的质量。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平淡无奇,那么文章也会平淡无奇。
相反,如果我们想要文章的观点犀利一些,就要提出犀利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文章详实一些,就要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文章有深度,就要提出深刻的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公众号的调性,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自问自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符合平台要求,而且还干货满满,过稿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怎么样,是不是即简单又好用,哪怕你是个写作小白,通过“自问自答” 也能轻松写出千字文。
随笔有感而发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意写,任意写,唯一的要求,就是要 “有感而发” 。
写随笔有什么用呢?
随笔和其他文体不同
形式上不拘泥于全篇的结构,不拘泥于固定的写作套路。比如,写新媒体文要按照框架,按照结构的要求来写;记叙文要按照时间和空间的发展顺序来写,而随笔可以只写一小段,不一定要写完整体。
随笔的叙述方式不拘一格
可以叙述,可以抒情,可以议论,文章可长可短。可以说,随笔是一种非常便利且自由的文体。
随笔的题材什么都可以写
对于事物的见解或意见,生活上的所见所闻。比如,上班途中看见的一幕,工作中的一些感慨,关于社会的意见等等。
只要你是有感而发的,都可以写出来。
随笔文对比新媒体文而言,没了字数和结构的要求,对新手毫无压力,可以随时随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练习窍门:
虽说随笔不拘一格,但我们最好不要超出自己的写作领域太多去进行练习。
比如你的写作方向是“影评”,那么可以针对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随笔练习;比如你的写作方向是心理学,那么可以针对人物的心理或事件,进行随笔练习。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文章不再冗长了,内容充盈且饱满了。你再去投稿就会很有底气了。
对世界喊话
台湾作家张大春说过,他认为写文章之前或是表达一个想法之前,先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没有话要说?
我们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本质上,是在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或是传达某个观点给读者。
换言之,写东西的人,是有态度的人。有想说的话,才拿起笔来去写,通过文字,向这个世界传递你的思想,可以是意见,可以是希望,可以是吐槽。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就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写的。
比如,我对那个在隔离室吵着让防疫人员去给自己买矿泉水的,嫌弃自来水不喝的,海外回来的女留学生写一篇随笔文,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觉得战斗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很不容易,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他们的文章。
又比如,我觉得写作新手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写作技巧的文章来帮助新手。
再比如,我觉得现在的人内心太焦虑了,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安抚一下人心。
其实我们在写作时,没东西可写,不是因为我们无话可说,而只是因为差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而已。
对于审稿的编辑而言,你的文章是否能为我的读者提供价值,这篇文章能否让读者更喜欢上我的公众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审核标准。所以,我们的投稿文章,只要内容足够有价值,过稿是大概率的事情。
最后,
平时大家多通过“自问自答”式的技巧,多写“随笔”,多向“世界喊话” 写出文字,只要坚持训练一个月,你就能写出编辑喜欢的文章了。
作者:安泽希,新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