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写作,必须抓紧时机激活灵感,才能精进思维。
那么,一位考生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到底怎样才能激活灵感?怎样才能精进思维呢?
且看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下面是笔者2003年给《考试报》写的一篇小文:
学会读书
大凡书有两种。一种为无字之书,一种为有字之书。
何为无字之书?
日月星辰,白云彩虹,为天上之书;湖海山川,鸟语花香,为地上之书;人情世故,喜怒哀乐,为凡人之书;燕赵悲歌,壮士扼腕,为英雄之书;一枕黄粱,大槐烂柯,为梦中之书;岁月沧桑,风霜满面,为现实之书。
无字之书无处不在,无字之书无时不在。
用有意之心览无字之书,不亦乐乎?
有字之书,则辞多彩而意隽永。
品有字之书,感墨香丰盈于眉目之间,常手不释卷,常击节而叹,醉心其间,无法自拔,至于废寝忘食。
读文学名著,感清风拂面,醍醐灌顶;读体育评论,觉身轻如燕,雄心未泯;
读流行歌词,似齿颊生香,沁人心脾;读学生周记,如冰心玉壶,纯洁无暇;
读新闻报道,明白马过隙,世事多艰;读浩瀚史册,知以史为镜,通晓事理。
何必用清茶一杯,消减书中别致之韵,何必用咖啡一壶,冲淡生活美妙之味。
清风明月相伴,犹如手持书卷—何必清风明月,眼睛有神时,书犹在身边,可知心有清茶,自能芬芳。
味无字之书,幽兰之香缕缕袭人,
味有字之书,常觉可填无字之书之空白。反之,亦然。
有感而发,信手记之。
(载于2003年6月27日《考试报·写作天地》)
当然这只是当年的一篇小小的散文,并非什么高考考前预测,也是有物为证的,绝非自吹自擂。可以看出,其实在写作的时候,激活思维实际上是有法可寻的:
一、善于利用联想和想象
无论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书里的有效知识,都是打开思维闸门的钥匙。上面的文章里就联系到了日月星辰,花鸟虫鱼,联想到了学生的周记,联想到了文学名著,联想到了新闻报道,联想到了体育评论,凡此种种,既有自然风景,又有书中乾坤,这样思维开阔,容易打开思路,便于写作。
二、要辩证思维
现在高考命题中非常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事物的能力,黑与白,对与错,规矩与创新,快与慢,比如上篇文章中,有与无,实际上也存在一种辩证思维的考察,如果你的思维平面化,缺乏一种多角度的思维与意识,就无法提升思维的高度,表述自然就可能流于平庸了。
三、要善于对比。
对比体现一种差异化的比较,体现思维的多元化,不至于思维停留在一个地方,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从正面说,从反面论,可以深化思维,而思维是最美的花朵,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视角能带来不同的感受。
总之,考场激活灵感,精进思维更需要科学的方法,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实践,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