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邵恒头条》主理人邵恒
“得到”App上的邵恒头条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培养一个辅佐主业的副业。这个副业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但能让自己的主业蒸蒸日上,从整体的角度看,这也相当于让自己提高了收入。
那么对于普通人,怎么培养此类副业呢?邵恒的建议是可以从阅读和写作开始,甚至在“邵恒帮你问”栏目里,还请来了得到导师吴军就如何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进行交流。
有听众就问吴军说:“我看了一些书,也听了不少书,可是当我想写点东西的时候,会感到无从下手。比如,我对某件事有点印象,但又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我要怎么做才能顺畅地写出我想要描述的东西呢?”
托马斯·弗里德曼
吴军回答说,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收集写作所必需的各种素材。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等人写作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收集别人没有的素材。
第二步是参考之前的人写类似题材的经验。这就是阅读对写作的帮助,阅读需要有针对性,要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翻出书做参考。比如说要写一篇关于男女平等的杂文,不妨拿出《简•爱》看看里面的女主角是如何论述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
电影《简爱》
第三步就是先搭架子,再填内容。就是先把想写的东西都列出来,考虑如何搭一个架子。在搭架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想写的内容和架子无关,就要坚决舍弃。另一种情况是搭出架子后发现凑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可以根据架子逐项填入内容。甚至可以根据架子先把后面能写的写完,回过头来再补上前面卡住的内容。
其实如果大家把大学里写毕业论文的经验拿来,就发现其实彼此是共通的。写论文的步骤不外乎确定主题、查找资料、定下框架、填入内容,反复审核这些,这么想想,论文都能写得出来,写作似乎也没有什么困难的了。
稿件的第一笔非常难写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了,比如我为了写作,往自己的资料库——笔记软件里囤入了大量资料,有报纸杂志的摘录,也有公众号上的爆款文章,但我想要动手时,却发现有一种无处着力之感,不知道第一笔文章该怎么写。
关于此,公众号“印象笔记”在其微信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见感思行”的模板。那什么是见感思行呢?
可以保存图片作文手机桌面
•见:你看了什么?
•感:看到后,你有什么感觉?开心?难过?激动?愤怒?
•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行:这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会怎么做呢?
“见感思行”使用举例
当我们了解了“见感思行”框架的优势,就可以通过积累“见感思行”。当我们用“见感思行”的创作方法把每一条素材打磨好,变成可复用的知识,放进素材库后,日积月累,我们就拥有大量可复用的素材。不需要做太多额外的努力,就可以成文。当我们积累一张“见感思行”卡片,就拥有了一个知识点,这些卡片通过合理的搭配组合,就可以创作出源源不断的文章。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
那么写出来了文章,除了让自己得到愉悦外,总想着要是能“知识变现”就更好了。畅销书《学会写作》作者粥左罗为写作新手提了一条比较容易的道路——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为此,粥左罗还介绍了头条号的四点优势。
第一,新人不用考虑冷启动问题。
跟公众号的订阅机制不同,头条号是算法推荐机制,你就算一个粉丝都没有,你写出一篇好文章,平台也可以靠算法分发推荐给目标读者,如果写得好,阅读量可能就有几万甚至数十万。
第二,新人不用担心流量问题。
公众号你如果粉丝基数少,文章阅读转发就少,相应的涨粉就很困难。头条号如果你能一直有好内容,平台就会源源不断的给你流量。
第三,新人不用担心没有反馈。
只要你的文章被平台推荐了,就会有很多读者给你留言,而且头条的读者非常活跃。因为算法相对比较精准,所以大部分读者也都是你文章的目标用户,留言区大家的留言就是对你最好的赞美,你会更有动力持续写下去。
第四,新人变现最快的平台。
今日头条流量特别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来满足用户需求,所以今日头条一直有给内容很大的扶持,而且很直接,直接给奖金。
最后,我转述一下“印象笔记”中关于写作的看法,彼此共勉。
写作其实是最好的输出,为什么这样说呢?
1.首先写作不是一种高级严肃的文学创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天要处理文字材料,宣传稿件、个人总结、项目总结、部门的年终总结报告等,都可以是写作能力的运用。写作是我们整理、传递、分享知识和思想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2.写作是一种对知识的自我整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零乱琐碎的知识。将碎片化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成一个有条理、有结构的知识系统。
3.最后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提升自我。让我们飘在半空的想法落在纸上——趋于条理化、逻辑化、深入化和严密化。
愿写作的道路上,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