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写作需要理由,给你3个】
这个时代,我们每天刷手机、看电视,逛商场、走街道,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看信息的人多,写信息的人少,会写的人更少。写作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技能。
写作,可以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让你不管是写作还是沟通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而工作中,会沟通的人,工作的效率更高,会写作的人,一篇漂亮的工作总结,很容易让领导记住你。
写作,可以让你与家人的相处更加和谐。当我们说不出口的话,通过写作表达,化解矛盾,相互理解,相处就会和谐。
写作,打造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再有才华的人,知道你的人越少,你的价值越被低估。被人所知的表达无非两种,说话和写作。最具影响力公开演讲,也是建立在写作的基础上的。写作可以让你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无限传播。知道你的人越多,你越具影响力。
你想写作吗?
【你不是不会写,只是没有掌握写作原则】
我有一个朋友说,感觉写作很简单,但真写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动笔。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我刚开始写文的时候,也是如此。
而布兰登•罗伊尔 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提到了一句话,“那些具备写作出众的学生或作家,大都掌握了一套基本原则,而非天生就会写作”。可想而知,我们不会写作,不是能力的问题,只是你没有掌握一套清晰的基本原则的原因。
写作的核心原则,可以从结构、风格、可读性这3方面来说。
【写作没有结构,很容易让读者混乱】
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对着你说一堆话,但你脑海中却不停地冒出问号。心想,他到底在说什么。
这可能就是他说话没有结构逻辑性,让人找不到重点。
我想起以前请朋友帮忙,我是这么和她说的:“小溪,10分钟后,你可不可以去楼下斜对面的第一家超市,那里有康师傅绿茶,帮我买一瓶?”
朋友听了很无奈得说:“你直接说你要绿茶呀,前面说一堆不知道你要干嘛!”
当时我听了哈哈一笑。如果我换一个说法,重点前置:“小溪,帮我买一瓶康师傅绿茶,楼下斜对面第一家超市有卖,你可以10分钟后去。”
你看,是不是清晰很多。
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如果你的意图是解释或告知,我们应该先总结,把最重要的先说,次重要的再说,不重要的最后说。
大多数的写作都按照这个顺序来。
这个时代,我们看文章都是刷的,越到后面越没有耐心看,重点前置,一篇文章就算没看完,读者也知道你表达的是什么。
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你写的是什么。
【恰如其分的表达,就是对的文章风格】
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一本书,都有大量的案例来支撑观点。而准确、具体的例证是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
辩论人士有句格言:“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
观点的表达都要有理由和论据才更有说服力。只是空空荡荡的表达观点,你的语言就显得很苍白没有力量。
- 我喜欢在夏天穿白色的棉质短衬衫。
- 我喜欢在夏天穿白色的棉质短衬衫。因为夏天这个炎热的季节,白色显得清爽,不沉闷,而纯棉的薄面料舒适、透气又吸汗。一件白色的棉质短衬衫,搭配什么都显得轻松自在。这个夏天就喜欢它。
你看,写作,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为什么”既为你的文章提供了支撑,又暗示了你观点的原由。
案例可以是什么?修饰观点的小故事和名人名言。
我们都不喜欢听道理,但我们很喜欢听故事。想想那些寓言故事,电视电影,都是一个个的故事。用故事陈述观点,人们爱听也有说服力。而名人说过的话,这会让你的文章增添光彩,更显智慧。
我们在描述案例时,记得语言表达的精准。
- 琼尼有一只狗和一只猫。
- 琼尼有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犬和一只浑身黑毛耳朵带点白的小胖猫。
你看,抽象的语言表达很空泛。而具体精准的描述才会更显真实靠谱。
风格是写作的方式,使用恰当的例证支撑所写内容。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支撑所说内容。可以说是所有写作技巧中最为重要的。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修改的文章要让读者观看愉悦】
著名作家海明威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可想而知,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一定要修改,一气呵成的文章极少。
那一篇文章如何才算是好文章呢?可读性强的文章。
首先,文字表达的可读性让阅读更愉悦。
- 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子中看出来。
- 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反复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一如既往的空洞。他们深陷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第一个例子是述说,第二个例子是呈现。语言的表达方式,“呈现,而不述说。”描述具体细节、多用动词,呈现画面。
第二个例子,是短句的组合。我们写文章,多写短句,文章更加灵动。
不影响句子含义的词句,要删掉,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
- 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反复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一如既往的空洞。
- 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
这个长例子中,第二句中“总是”“反复”“一如既往”是重复的词语,去掉两个,句子表达更清晰。看看对比。
有必要的话,文章还可以使用排比,会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灵动性。
- 你忘不掉他们的脸,摇摇欲坠的茅屋,萎靡呆滞的眼睛,骨瘦如柴的躯体,干瘪蜷缩的双手,向外乞求着。
画面感的描写,使用短句,去掉不必要的词句,选择性的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可读性。
其次,排版和设计让阅读更加舒适。
我们都是手机刷文章,一篇文章,要是满屏的文字堆积,没有分段,没有修饰,那给人的压力可想而知,很多人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就可以增强可读性。
段与段之间的空行,让文字有呼吸。标题区分章节内容、重点句子加粗,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了解文章大概讲什么。
文章的修改,是直到你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这就是你文章的完成之时。
【写到最后】
一篇文章,清晰的逻辑结构,让读者明确主题;精准的论据和语言表达,让文章有说服力;极强的可读性,让读者愉悦地体验,就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句话:说话周到比雄辩好,措词适当比恭维好。
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开启你的写作旅程,让写作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任务,让你的学习生涯和职业道路走得更轻松。
开始写吧!
爱成长的你,记得关注@小唯e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