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498字,建议阅读5分钟‖
文/一亭撄宁
最复杂的体验,提笔写来总是最难的,有很多想说的话,又不知从何说起。
四月份参加了怀左的零基础写作营,五月份又参加了头条的情感学院课程。
第一个课程结束后,我真实的感受是,我的写作水平和第一天来到写作营没什么变化。因为当时我来回翻看自己的作业和助教的评语,进步好像可以忽略不计。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很难过,想着你就别写了吧,为什么大家都突飞猛进了,只有我止步不前呢?
这时我的脑海中又蹦出来萱萱助教的那句话:要多看你收获了什么,而不是看你没得到的东西。
四月底小凤班班过头条原创了,我去恭喜班班的时候,她跟我说其实我也很优秀,要学会重视自己一点点的小进步,它可以推动我不断向前发力做事。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小凤和萱萱话中的异曲同工之妙: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仔细思索一番,其实在写作上我也学习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心态上:空杯心态、勇敢无畏、不急不徐
1.可以自信,千万不要自负自卑
- 自负
本来以为作汉文专业的我进到了零基础写作营,应该没几个人能写得过我,一时间自负的不行。然而当很多其它专业的同学写出了一篇篇的好文长文,才意识到自己要学的有很多。
我是学文学专业的,但是据《能力陷阱》所言,我的优势可能会变成我的劣势。虽然书看了一些、理论也学了不少,写起来反而多了些条条框框,少了创造力和自然性的东西。
再根据“达克效应”来看,我就是那种能力欠缺的人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
- 自卑
每天起床看完写作营大小群里的分享和小伙伴们的作业后,我就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大家怎么写得都比我好”这句感叹和落寞的自卑。
又开始了自我怀疑,在想是不是其实自己一直很差劲。
- 空杯
到中后期我有好几次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就停下脚步去认真听课,也是从我好好做笔记开始,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点我没理解透的,而写作也慢慢有了起色。
当我放下以前的认知,重头学起的时候,慢慢又找回了状态。
- 再次自卑
但是一看到伙伴们的优秀作业我又怂了,太厉害了,我不行,我写不出来这样真情实感、文采飞扬又有深度思考的文章。
- 自信
再次进入写作低谷。但是回头看看我曾经写下的文章,也有人曾这样夸过我呀。再认真自己看看写得文章,虽然还有很多缺点,但也有优点。
当我的心态经历了“自傲——自卑——空杯——再次自卑——自信”的波浪线型转变后,恍然大悟,事实上,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糟。
自负和自卑都不可取,唯有自信才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2.可以称赞别人,但是千万不能退缩。
即使对手再厉害,自己也不能怂啊,不要忘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才有机会胜利。
3.可以向别人学习,但是千万不要比较。
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很多人比自己要优秀太多。要是一直这么比会累死的。只要和过去的自己比就好了。真正的高贵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今后,我会保持良好的心态,虚心学习,练好底层能力,打好基础。不急功近利,不疾不徐地盖起我如山稳的高楼。
步骤上:从先完成,到再完美,多加修改
怀左写作营的21天里,我写的接近完美的大概在3~4篇。这个标准是根据助教的置顶、推荐、打分和小伙伴们的评价来看的。
头条写作营的一个月,写得自己满意的微头条也大概在五个左右。这个标准是根据助教的作业要求、阅读量、评论和拿到黄v原创来看的。
如果说按照每写五篇能拿出手的有一篇就够了的话,那自己还可以,也不算特别差。
想起我头两次的四千多字的作业都是当天上午十点左右开始写,纯任胸中情感恣意流淌,几个小时完成。因为写得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省去了查找素材的时间。
但之后的话题由于之前没有积累过相关素材,也没想到好的观点,就想拖着等我找到好素材再写,有时两天才完成一篇。
而我们拖延,往往是害怕“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下子做好。
我们因为怕做不好就什么都不做,那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时,不管做什么,想好了做哪项任务,就立刻去做。不要拖泥带水,心猿意马,而是专心致志,一次做好一件事。
就像我最近总是想制定一个全面完美的考研计划,导致我迟迟没有开始行动。但是当我今天上午背了一个小时单词时,我先确定了英语的复习计划。
就这样,先做起来,再在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慢慢来,慢慢地变好。
而在完成到完美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来说,就是多次修改,切记,一定一定不能偷懒;
对于列计划来说,先把事情做起来,再去调整完善计划。
方法上:积累素材、深入思考、创造价值
经过这么多天的写作训练,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学思结合”,也就是一切都靠积累和思考。
1.没有积累,就套白狼,是痴心妄想
当我们艳羡别人能写出体系完整、风格成熟的文章时,我们没看到别人背后几年的积累和坚持。
写作的功力更多的在写作之外,它在于我们长久以来对世事人情的洞察,在于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在于我们平日的做事方式。
是这些点滴的积累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写出好文章,所谓滴水成河。
以前我有梦想过成为作家,但是也只停留在想象阶段。具体的刻意的又正确的练习方法从来没有。从小到大的摘抄本倒是不少,什么都有,但都是杂乱无章的。
在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我已经开始慢慢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了。看着他们每天一点一点的增加,有种踏实感。我的每天都有收获呢。
2.人不思考,如同死水一坛
当我们看到别人拿青云拿到手软时,我们没去分析过别人思考的角度有多么的独特。
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却不自知,按罗素的话来说,他们确实死的很快。
我们掌握再多的写作技巧,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没有足够的独特的论据作为支撑,那么就难以写出好文章。也很难保持长久的优质输出。
现在我遇到问题也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的文章为什么写不出新意,是素材太烂还是思考流于表面?
别人的文章为什么能引起共鸣,是情感表达到位,还是善于用好故事和热点作为引导?
别人的排版好在哪里······
问多了,思考多了,慢慢地,自己也能琢磨出来一二。
很多事情都是靠自己积累和思考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达到质变,思考到一定程度会达到佛家所言的“顿悟”。
3.输出内容,创造价值
当我们结合积累的素材和进行的深度思考,去输出文章的时候,就是创造价值的开始。
输出优质的内容,就是创造精神财富,倘若能同时带来金钱的收益更是锦上添花。
想要实现价值,还需要发布在多个平台上,给读者带去思考和改变。再根据多平台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写作情况。
慢慢摸清平台的规则,用获得价值去激励自己创造价值。
行动上:积极主动、写好随笔、刻意练习
1.积极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来到怀左训练营听到最多的词,除了写作,就是“积极主动”了,它促使我由内向外探索。
比如说看到好的分享就去加别人请教相关经验,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就去恭喜鼓励,遇到平时比较忙的小姐姐就给她发一份群里的素材总结,也在我们小组举办活动的时候积极参加,第一次做了线上主持,主动去了解小组成员。
这种积极主动能让我从小伙伴的身上学到很多写作之外但也同样重要的东西,也更加明白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了为什么1+1能大于2。
而这些写作之外的东西又恰恰能滋润着我的写作。
2.写好随笔,练好写作的基本功
随笔的内容类似于散文,主要是写自己任意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感……训练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而一般随笔都是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写好了随笔,对于写其他题材类型的文章同样有益。
要坚持写随笔的习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于笔下”,处处皆可写。但是以前写随笔太过随意,甚至有点像记流水账。
而真正好的随笔内容,不是简单罗列一堆事例。而是要专注于一点,咬住不放,钻深钻透,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制胜,最好能以小见大。否则就会变成“样样通反倒样样松”。
3.主题写作,训练自己的专业力
同时,这种只写随笔,信马由缰的写法觉得已经不能满足我了。
跟着学长的课程和头条官方培训学习了之后,我的思考更全面,写作定位也更明确。但是课程只学了一遍还是远远不够的。以后要把这些天所学运用到以后的文章写作中。
前两年我也断断续续写过十几篇书评影评,但都是纯粹像写读后感一样瞎写,没有进行过刻意练习。结果就是两年后的今天我仍然不懂好的书影评该如何写。
接下来要多学习目标领域的优秀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的更远。
结语:
越长大越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足够的睿智去替自己挑一条没有曲折的康庄大道去走,只能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然后回头重新开始,换得一点点的进步。
这次为期21天加上头条一个月的课程,我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就已经知足了。
希望我以后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字,给别人带来思考,也带来温暖。
最后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歌词:
这一生需要徒手攀过高山多少座
才能凝结出魂魄
充实而纯粹
深邃而清澈
如晦暗中烛火
饮冰卧雪亦散发光热
写作一曲远,天涯路漫漫,愿我们都有良人常伴左右。
-end-
作者简介:我是@一亭撄宁 ,笔名取自《庄子》“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一个喜欢阅读写作的95后姑娘,想要看遍人间辽阔,寻得一方天地宁静。欢迎关注,和我一起学习成长~#心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