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教授40多年的写作经验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写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写作自由的时代,自媒体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写作舞台。无论是发表对生活的感悟,还是写一些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写作者。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必然要经历一番刻苦的磨炼与学习。虽然市面上关于阅读、写作的畅销书籍很多,但要想领悟写作的精华内容,还需要聆听大师课程的讲授。

这本《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是由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华莱士·斯泰格那所著,书中的内容是作者40多年写作与教学经验的首次公开!让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走进名家课堂,近距离学习有关写作的知识。

作者华莱士·斯泰格那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告诉读者可以拿来就用的写作模板,而是如同一位引领者,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观察,从而更好的写作。从他的文字中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帮助阅读本书的人能够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三点收获:

一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者对生活要有敏锐的觉察。

任何一个想通过写作谋生的人,相信你一定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写什么?怎样把简单的事情写生动,让读者有共鸣?会不会灵感枯竭?

作者告诉我们,写作来源于生活,你要用心观察。一个写作者必须要具备敏锐的感官,能够捕捉到来自生活中细微之处的亮点,用精炼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通过文字传递出写作者的洞察力。

这让我想起了素有“吃货”之称的汪曾祺,他就是一位把日常生活写得传神又生动的典范。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对食物的描写可谓是色香味俱全,让读者单凭阅读文字就产生想要吃一口的欲望。这正是写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文字功底。

所以,要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时刻训练自己的感官,不断地丰富素材,才能为日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做好准备。

二是,大量阅读是成为写作者的基础。

相信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感觉自己语言匮乏,又或者觉得头脑空白写不出来……

其实,这说明输入不足,也就是阅读量不够。

要想写出好文章,大量的输入是基础。很多人说,自己读书慢、读过就忘就不住,这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大脑对知识感觉陌生,没有和其他神经元之间产生联系。要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必须要下狠功夫,一本一本书去读,这是偷不得懒的。

看书也是有方法的,什么书要速读、什么书要精读、看书要不要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想要成为写作者,这些方法都可以找到,关键是不能把收藏当学会,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去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唯有大量的阅读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想要成为一名写作者,先从读书开始。

最后,写作是一种技能,要有稳定的输出和练习才能成为一名写作者。

写作和阅读一样,都是一种实战技能,这种技能不是说收藏了多少方法、关注了多少学习博主、买了多少专业书籍就可以学会的。

写作是需要日复一日不断输出才可以习得的。凡是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保底也有每天固定输出的字数要求。从每日500字、1000字、2000字、5000字……不停地写,才能检验写作能力。

如果真的想成为一名写作者,先从保持稳定的输出开始,逐步磨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同时保持大量的输入,向写作领域的大咖学习,通过有效反馈来修正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写作者。

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当你在写作路上遇到困惑时,拿来翻看一下,说不定就能打开你新的思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